讓鄉風文明成為一種自覺 湖州這個村家家戶戶曬“文明檔案”
“第一次考評時,我家在人居環境這塊扣了9分,經過考評人員的現場指導,立馬進行整改,你們看看現在大變樣了吧。”近日,記者跟隨安吉縣遞鋪街道康山村考評干部走進村民黃加清家,他一邊帶大伙檢查,一邊不停介紹起來。

與之前“文明檔案”里的照片相比,眼前的院子煥然一新。“第一次考評就動真格,全家人覺得臉上無光。全村人都在比誰家更干凈、更文明,我們家自然也不能落后。”黃加清還主動拿出家里的“文明檔案”給我們翻閱,圖文并茂,記得滿滿當當。
眼下,與黃加清一樣,康山村的665戶農戶正在為自己的家庭“文明檔案”查漏補缺。同時,在村委大樓的考評小組會議室內,參與考評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也在忙碌著準備相關材料。
“今年最后一季的文明行為考評季即將啟動,大伙都在精心準備著。”康山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陳磊隨手翻開一本家庭“文明檔案”說,什么地方扣分?何處加分?何時參加志愿者行動?時間、地點、人物一清二楚,有些地方還以圖為證,已經亮曬兩次,村民們心悅誠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處省級開發區核心區的康山村,近年來村級經濟發展迅猛,年村級集體經濟達到350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也躋身全縣強村行列。“村美了,民富了,文明行為也得相匹配。”陳磊說,去年底率先推出了《康山村村民文明行為規范辦法》,全村665戶家庭自愿簽訂這份文明公約,接受文明考評。據了解,這份文明考評分為人居環境、移風易俗、傳統美德、熱心公益四大塊內容,共49條細則。其中人居環境包括垃圾分類定點投放、有序停放車輛等;移風易俗包括簡辦紅白酒席等;傳統美德包含鄰里友善、孝親敬老等;熱心公益包括參加志愿者活動等。
如何讓文明成為一種自覺?康山村堅持每季進行考評晾曬,以“明察”+“暗訪”形式進行打分,現場扣分之處還加上了整改時限。“為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每家每戶都建立了‘文明檔案’,村里還設立50萬元的文明獎勵基金,年底匯總考評,積分結算獎勵。”陳磊說,針對連續兩年“差”評記錄的,或者連續三年考評均為“一般”的,將取消該家庭成員村級福利補助政策等項目。
“自從有了文明考評,家家戶戶極為珍惜這本‘文明檔案’,村民的文明意識大大提升。”參與考評的村民代表許蘭珍深有感觸地說,只要“文明檔案”持之以恒晾曬下去,堅信康山的文明新風必將一路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