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英士大學紀念館獲得 "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英士大學是抗戰艱難時期浙江省為解決青年學生就學問題創辦的省立戰時大學,為躲避戰火于1942年進入泰順,同年升格為國立大學。司前畬族鎮現仍保持著國立英士大學里光辦學舊址當時的建筑原貌,并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英士大學舊址,建成了英士大學紀念館,致力于挖掘和傳承英士大學歷史文化,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不斷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創造力。12月25日,泰順縣國立英士大學紀念館入選第十一批溫州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單,成為泰順縣此次唯一獲得此項殊榮的單位。

艱苦歲月保存教育精華烽火連天的外部環境,物資匱乏的現實條件,艱苦歲月里的英大師生仍不忘刻苦求學,培養了大批人才。英士大學先后辦學10年,其中在泰順度過3年時間。從最初只有100多名學生的省立大學,遷離泰順時已發展成為一所擁有4所學院、5所專修科,學生數十倍于初建規模的國立大學,且名師眾多,實力接近于浙江大學,先后在大學求學的學生超過2500人。為浙江乃至東南沿海保存教育精華,寫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篇章,也為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留下了值得書寫的一頁。

新時代紀念與教育并重弦歌不輟,薪火相傳。抗戰勝利后英士大學并入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之前析出的國立北洋工學院成為天津大學的前身。但是英士大學的使命并未就此終結,司前畬族鎮在英士大學舊址上建立紀念館,除了紀念英大對教育事業的貢獻外,更將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斷挖掘教育內涵、豐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紀念館資源,在館內開設經典國學誦讀、畬族文化傳承、愛國主義教育、春泥計劃教育等主題教育實踐課,拓寬對學生的教育渠道,加強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讓學生學習和繼承民族精神,不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讓英士文化、英士精神與新時代接軌,煥發新風采。

英士大學的影響力雖然比不上西南聯大,但她在抗戰烽火歲月中,同樣保存了中華民族的教育精華,同樣接續著中華文化的星火。國立英士大學紀念館自建成以來,始終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紅色傳統教育的主旋律,讓每一名參觀者明白現在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同時推進文化陣地建設,為村民開放農家書屋、墨香書畫活動場所,創作了許多“墨寶”。現今的英士大學紀念館兼具藝術觀賞、歷史溯源、科學研究、教育推廣、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價值與功能,并依托教育實踐,打造特色主題愛國教育館,讓“英大精神”永放光芒。(泰順縣文明指導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