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移風易俗“成績單”來了,3年半節省資金超30億
“原來一桌3000元,現在800元;原來大吃兩三餐,現在就一餐;原來人情錢成千上萬,現在最多800元……”最近,象山縣墻頭鎮方家岙村黨支部書記歐昌伍談起前一陣村里一對新人婚禮簡辦的場景,感觸頗深,“要是還像以前那樣大操大辦,不知道要再浪費多少錢。”
象山縣從2016年起正式推行婚喪禮俗整治工作,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全縣3萬名黨員和干部、“兩代表一委員”簽訂承諾書,嚴格依紀依規簡辦婚喪事,不送、不收非親人員禮金,杜絕燃放煙花爆竹、鳴放電子禮炮和紙禮炮等擾民行為,不搞封建迷信活動,以移風易俗涵育鄉風文明。
“你辦我辦大家辦,工資全交人情債”“一場人情一月薪,一桌酒宴三分棄”。在曾經“人情如山”的象山,要除舊布新、移風易俗絕非易事。這其中,黨員干部起到了關鍵的示范引領作用。公職人員、基層黨員和“兩代表一委員”等率先執行“雙報告”制度,公開酒席規模、宴請對象、操辦時間、車隊樂隊規模等,主動接受組織審核和群眾監督。
歐昌伍清楚地記得:新規實施之初,鎮里一位黨員干部的親人去世出殯。“一路上喪葬隊伍中每人拿一朵白菊花,沒有煙花爆竹,也沒有花圈白帽,更沒有敲敲打打。這給很多村民樹立了榜樣,也給婚喪禮俗的整治開了一個好頭。”

從黨員干部這一“關鍵少數”,到普通群眾這一“絕大多數”;從政府倡導,到“村民自治”,象山的移風易俗呈現了新氣象。
新橋關頭村民自擬文明婚喪約定書,西周鎮儒雅洋村推行婚喪禮俗“新三規”……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逐步成為越來越多村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以前村干部去勸說村民婚喪事簡辦,經常遇到村民不理解的情況。現在村民家里有紅白事,還會主動打電話請村里紅白理事會來記賬監督。”歐昌伍說。
據象山縣婚喪禮俗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計,自2016年4月執行新規至上月底,象山共操辦婚喪事15772起,執行新規15741起,執行率達99.8%,節約資金近3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