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茅洋“好妻子”周賽琴 不離不棄照顧癱瘓丈夫
中午剛下班,家住茅洋鄉茅洋村的周賽琴匆匆忙忙地趕回家,將米下鍋后,趁著日頭好,用輪椅推著癱瘓的丈夫出去曬曬太陽。
從30歲到40歲,或許是一個女人最有希望、最有奔頭的時光,遇見了自己所愛,孕育了愛情的結晶。然而對于周賽琴來說,這11年卻是一段坎坷艱辛的道路,她要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撐起三口之家的一片天。
在周賽琴的眼中,癱瘓之前的丈夫勤快、顧家、肯吃苦,是茅洋鄉十里八村難找的好男人。那時候,在一家體育器材廠工作的黃倫宇每個月工資有3000余元,雖然算不上多,但小兩口感情好,日子是過得有滋有味。婚后不久,他們的孩子出生了,對于未來,他們有了更多的計劃和希冀。然而甜蜜幸福的日子沒能持續多久,一場意外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2008年,黃倫宇在搬運貨物的過程中不幸被壓,導致下肢癱瘓,喪失了勞動能力。那一年,他們的孩子3歲。
癱瘓后的黃倫宇能自己動手吃飯,但是大小便不能自理。公婆體弱多病,幫不上太多忙,周賽琴只能自己咬緊牙關一力承擔下來。每天早上,她要扶著丈夫下床鍛煉,每隔一小時抱著丈夫小便一次,每天為丈夫掏一次大便。她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抽出空來去自家的田地里忙活。每當夜深,別人早已進入夢鄉,這個時候周賽琴還要為丈夫翻身、擦洗,防止身上長褥瘡。
也曾有人勸過周賽琴,要想想自己的未來,不要這樣又苦又累地“傻”守著。她樂觀地說,“這是我的家,有我的丈夫和孩子,我哪兒也不去。”可生活遭遇了這么大的變故,作為一個女人,周賽琴當然也會覺得辛酸。一想到這個家,她的眼淚只能往肚里咽。但當第二天太陽升起,她又是一個勤快、賢惠的好妻子、好母親。
夫病子幼,原先周賽琴根本沒法出去工作,這些年來一家人靠著工廠的賠償金生活。要供丈夫的醫藥費,還有孩子的學雜費,家沒有進項,錢是用一點少一點。她只能對自己盡量節儉,新衣服都舍不得買。年復一年的辛勞中,孩子終于從步履蹣跚,到了可以自己料理學習和生活的年紀。去年,周賽琴找了一份工作,收入微薄,但好歹可以補貼一些家用。“做人做事要講良心,夫妻間不能有難就分。”周賽琴說,“再困難我也會堅持下去。”
這些年,周賽琴的付出,周圍的人看在眼里。鄰居們說她性格開朗堅強,逢人都是笑盈盈的,把丈夫也照顧得很好。妯娌石敏賽一談起黃倫宇家,就連連感嘆她“這么多年,過來真的很不容易”。而黃倫宇,談起自己的妻子,說不出太多話來。倒不是無話可說,而是太多的情緒和言語翻滾在喉頭心間,不知從何說起。半晌,他說了一句:能有這樣的妻子,大概是他最大的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