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覺得壞了買新的,但其實很多都是一些小毛病,修一下就好了,扔掉實在可惜。”
在鎮海招寶山街道漲鑑碶社區,有一位遠近聞名的修傘匠楊天星,八年多時間里,他義務修理雨傘近萬把。多日的陰雨天氣終于告一段落,楊天星的修傘工作室也開始忙碌起來,不少居民拿著雨傘前來修理。昨天,記者來到漲鑑碶社區,一睹修傘匠楊天星的修傘手藝。
早上9點多,記者來到楊天星的修傘工作室,一些居民正站在樓道里,排隊等候著。
記者看到,十幾平米的工作室里,堆放著十幾個紅酒箱子,里面擺放著傘骨、傘軸、把手、支架等零部件。
“以前,這些東西都是從別人丟棄的破傘里淘來的,后來大家都知道我會修傘,就主動把不要的或壞的傘送過來。”楊天星邊和記者說,邊拿起身邊的老花鏡,準備開始工作。
只見他佝僂著身子,瞇著眼睛,用手摸著傘骨,仔細地查看問題。“這把傘沒什么大問題,就是傘骨斷了,換一根就好了。”楊天星從工具箱里拿出完好的傘骨,用鐵絲重新串起來,然后裝上雨傘的中棒,縫合好傘面,短短十幾分鐘,一把破傘就修理好了。
別看楊天星現在修傘如此利索,但其實之前沒有一點經驗,全靠摸索、自學。
“年輕人覺得壞了買新的,但其實很多雨傘都是一些小毛病,修一下就好了,扔掉實在可惜。”楊天星說著拿出他珍藏的一把雨傘。“這是我修的第一把雨傘,當時手藝沒那么好,只是用繩子固定住傘骨和傘面,較為粗糙,還修了好幾天才完工。”如今,隨著修傘次數越來越多,楊天星的修傘技術也越發嫻熟,還把修傘從家里搬到了現在社區提供的工作室里,名氣也越來越大,不少北侖小港、紅聯的居民也會找他修傘。
“老楊不僅修傘手藝好,還經常在下雨天,把傘送給需要的人,還經常在其他地方擺攤義務修傘。”找楊天星修傘的幾位居民紛紛向記者夸贊起來。
只要有社區志愿者活動,楊天星就會主動參與,很受居民歡迎。“雖然現在生活好了,買把新傘也不貴,但大家的節約意識還是很強,能修的肯定要修,為了支持楊師傅,社區采購了一些雨傘的零部件提供給讓楊師傅。”漲鑑碶社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