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蔡心谷故居變身“簡約婚禮基地”,受新人追捧
“在蔡心谷故居舉辦婚禮,新人先要參觀村里的家風家訓館,婚禮現場要宣讀本家家風家訓。傳承優秀的家風家訓有助于新人經營好家庭,而每個家庭都有好家風,才能支撐起整個社會的好風氣。”昨天,平陽縣創城辦副主任陳強介紹,蔡心谷故居“鳴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簡約婚禮基地”自去年10月修繕投入運行以來,已有十余對新人在此舉辦中式簡約婚禮。文化禮堂辦婚禮常見,但在古色古香的古宅里舉辦傳統簡約婚禮卻不常見。

溫州都市報3月13日05版報道版面圖
新人心聲在故居辦婚禮新鮮時尚又有歸屬感
“橫陽五里是鳴山,水到橋頭第一灣”,鳴山村始建于東晉年間,位于平陽縣昆陽鎮城東社區。千年古村,依山傍水,古屋多,古樹多,名人多,保留完好的古建筑有南宋武狀元蔡必勝紀念館、蔡云祥宅、陳宣墓、馬九宮、東岳廟等。鳴山村共有30多個姓氏,每個姓氏的家訓都被刷在村居的墻上。鳴山村至今保留著極其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遺存。
前不久,在重慶經商的鳴山村村民黃紹昆和四川籍愛侶回到鳴山村舉辦婚禮。婚禮當天,他們先是參觀了村里的家風家訓館,然后在蔡心谷故居舉辦中式婚禮,擺了近30桌2000元左右的婚宴酒席。
“我在鳴山村出生,雖然六七歲時隨父外出,但一直對家鄉有著濃濃的眷戀情懷。蔡心谷故居古色古香,又有文化底蘊,在這里舉辦中式簡約婚禮,既經濟實惠、新鮮時尚,又有儀式感和歸屬感。”黃紹昆說,這正是他們想要的婚禮。

在蔡心谷故居舉辦婚禮
漸成風尚免費開放基地讓新人花錢少印象深
鳴山村黨支部書記尤永明說,近年來,該村投入500多萬元修復古建筑,改造民居外立面。蔡心谷是我市著名書法家,他的家人自愿把故居房屋的產權捐給村集體,村委把這里改造成了免費開放的簡約中式婚禮基地。
“每年一次的鳴山民俗文化節,都會在蔡心谷故居舉辦一場中式婚禮秀,社會反響很好,所以我們將其打造成一個常態化經營的中式簡約婚禮基地,并掛牌‘鳴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簡約婚禮基地’。”平陽縣創城辦副主任陳強介紹,在這兒舉辦婚禮有兩條硬性規定:一是新人要先去參觀家風家訓館,接受家風家訓教育;二是由長輩宣讀本家的家風家訓。
“一般一場婚禮儀式過程大概15分鐘,抬花轎以及參與儀式服務的都是青年志愿者,司儀是本村有威望的老人,儀式除了舉行拜堂合禮、飲合巹樽、吃合歡餃等一系列傳統儀式,還融入了白紗婚慶等現代元素。”陳強說,在這舉辦婚禮花錢少、服務好、意義大、印象深,讓村民從講排場、講氣派的陋習轉到弘揚比文化、比家風的新風尚。
蔡心谷故居的中式簡約婚禮不僅受到本村青年追捧,還吸引其他鄉鎮的新人。迄今已有十余對新人在這里舉辦婚禮。
服務升級計劃打造四個不同主題的婚禮基地
平陽縣是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全面深化移風易俗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通過近幾年的努力,該縣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盲目攀比等不良社會風氣得到有效遏制,還建成昆陽鎮鳳湖公園、昆陽鎮鳴山村、鰲江公園等一批戶外婚禮基地。
如今,蔡心谷故居已成為平陽縣簡約婚禮基地之一。“我們打算以此為中心,輻射周邊幾個四合院,打造四個不同主題風格的婚禮基地,包括中式、西式、漢式、鄉村田園等四種主題。”尤永明說,他們正在與婚慶公司合作策劃,提供簡約婚禮咨詢指導一條龍服務,供新人更多的選擇。
溫都記者 葉鋒
新聞+
蔡心谷(1922~2000)男,平陽人,著名書法家,詩人。曾任溫州師專教師,溫州市書法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溫州詩詞學會會員。1946年畢業于國立暨南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6歲學書,初臨唐楷繼習北碑兼及篆、隸、行、草各體。所作楷書點畫勁挺而渾厚,結體嚴靈活,內勁外秀,草書碑氣撲人并融入篆、隸筆意,雋永多姿,喜用雞毫作書。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及在專業報刊發表,為博物館、藝術館、名勝地收藏或碑刻產。